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3章 我悟了,摊丁入亩(1/2)

劫富济贫?

刘伯温瞬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先不说他认不认同张异的说他,但张异提出来的这个观点,是他从未设想过的。

“劫富济贫?”

他忍不住重复一遍,张异点头。

刘伯温若有所思,却还是不太能接受。

张异笑而不语,如果刘伯温能接受,那就怪了。

再怎么聪明的人,也无法跳脱时代的束缚。

“所谓劫富济贫,其实是税收的本质决定的,税收的目的,其实就是调节……

朝廷将税收上来,用于维护这个国家的运转。

国家就如一个机关,它有方方面面需要顾及,可能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运转……

譬如,如果黄河决堤,朝廷就需要去赈灾,安抚百姓。

若不然,就可能激起民变!

前朝为什么无以为继,就是因为前朝这台国家机器,运转不下去了。

但是,它运转不下去的根源是什么?”

“税收!”

“没错,是因为税收不上来了。可是为什么会收不上来呢?

因为作为税收主体的百姓,他们已经没有油水可以刮了,百姓活不下去,自然要造反。

这就是历朝历代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

但,钱去哪里了?”

张异又问,刘基默然。

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回答。

以刘基的智慧,他似乎已经明白张异后百年要说的话,是对他认知的挑战。

“钱都去官僚,乡贤,地主手里了!

每个王朝的溃败,几乎都是从收不上税开始。

这些人不管什么原因吧,他们在国家的税收名单里消失了……

天下就这么大,一个朝廷开朝的时候,假设它能从1000万顷土地中获得税收,到了王朝的默契,可能连三百万都没有!

那七百顷的税收,被各种人给吞没了。

天下百姓却还要守着三百万顷的土地供养朝廷。

先不说百姓能不能供养得上,就算朝廷能靠着这三百万顷土地的税收勉强度日吧?

但这台国家机器还是要运转。

譬如,再来个淮河决堤,朝廷又该赈灾了……

朝廷的钱粮本来就不多,发给百姓之后,他自己日子都困难。

然后他发现,因为水灾的原故,许多人继续兼并土地,朝廷的税源连三百万亩都没有,只剩下一百万亩了……

这样的朝廷,怎么可能不灭亡?”

张异的话,让刘伯温想起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僧道纳税的公案。

所谓天下人皆纳税的理念,正是他和张异论道的话题。

朱元璋不许读书人增加特权,反而将宗室本应该有的名分也给砍了。

刘基似乎已经明白,皇帝的苦心。

“咱们以前的税收方式,本质上是劫贫济富。天下拥有最多财产的那批人,他们却可以心安理得的免税!

就如刘大人想给天下读书人增加特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税收的减免吧?”

刘伯温闻言点头。

张异道:

“咱们大明如今还没有开恩科,假设明年开了恩科,这天下的举人少说也增加三百多人,这三百多年就从朝廷的纳税名单上消失了,

若我是一般的百姓,我肯定会求上那些举人老爷,将土地挂在他名下!

那么,他和其中一些人的土地,就从朝廷的税源中消失了,科举三年一次……

洪武六年,举人就有六七百了,九年,过千……

如此轮转,经历几个皇帝,刘大人可知道有多少人合法的吞并了朝廷多少土地?

这些人和这些资源,师朝廷的税源。

他们消失了,但税收不会平白消失,只会压在百姓身上。

一千人不够,一万人呢?

读书人可以免税,僧道,宗亲呢……

什么样的天下,经得这种折腾。

所以陛下看到了这个问题,他并不希望,这些人从朝廷的税源中消失!

天下无人不可纳税,是陛下心中的第一原则!

可只对富人征税,似乎还不够……”

为什么不够?

刘基抬起头,他知道,似乎又不知道,或者他不想知道。

张异并没有惯着他,自顾说着:

“因为,就算天下人人纳税,大家能享受到的资源不一样,百姓比富户,官僚和宗室更容易承担风险,需要朝廷就救助!

按照正常的税收条件,富人享受了比百姓更多的资源,却付出相对少的代价!

朝廷收上来的税金,也会逐渐覆盖不了统治的成本,逐渐出现问题……

所以,调节贫富差距,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劫富济贫,非朝廷仁慈,而是作为一个国家机器,它不得不行的保命之道……

只是……”

张异朝着刘伯温看一眼:

“人自有立场,天下改朝换代,与士大夫和富户无关,许多地方大族,百年,数百年的历史变迁,朝廷的更迭,并不影响其富贵!

天下不管谁做了皇帝,也不影响士大夫继续为朝廷效力!

所以,朝廷想要保命,但士大夫和富户未必和朝廷一条心!”

刘伯温眉头紧锁,张异的话足够直白,直指僧道纳税的公案。

他和李善长代表的就是士大夫们想向朝廷讨要特权,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君臣,未必能站在同一立场。

皇帝希望王朝延续的愿望,和文官们未必一样。

张异慢悠悠地捧起开水,抿了一口。

所谓劫富济贫这种观念,想让一个故人接受挺难的。

且,劫富济贫这种愿望,哪怕是在后世,在税收的实践中也是一种奢望。

但立下这个原则,还有天下无人不可纳税的原则,其实是立下一种名分。

做不做得到先不说,【公平】的种子种下去,对这天下总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今的天下,是等级森严的,并不存在绝对公平的土壤。

可华夏人心中,有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文化,对公平的追求,一样是刻入基因的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本网 . www.bookbenz.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书本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