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说话的那人闻言也是火了,本来他只是开口埋怨一下,其实心中对于大明朝廷没有选择赈济河南灾民,也是能够理解的。
毕竟现在河南并不是大明的地盘!
但是,被人这么一怼,他心中不由自主的生出了火气,开口反驳道。
“你这厮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替鞑子赈济百姓,难道你觉得河南百姓不是我大明的子民吗?”
一个大帽子扣下来,那矮壮的汉子根本不敢反驳。
虽然现在河南确实还不在大明手上,但却没人敢说河南不是大明的地盘。
说出来,那就是分裂国家的罪过!
哪怕大明没有文字狱,可这话也不是谁都能说的。
只是,就在这时候,酒楼外响起了一阵喧哗。
“号外,号外,凤阳大捷,朝廷大军收复凤阳中都,兵锋止步淮河。”
“号外,号外,朝廷决议着手赈济河南灾民,皇帝陛下代表大明皇室,向河南地区灾民捐出价值五十万块银元的各类物资。”
“号外,号外,太子殿下于淮河两岸设置难民营,赈济河南灾民数十万……”
“……”
清脆的童稚声大喊着号外,大声诵读着报纸上的标题,借此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进而兜售他们背着的报纸。
俗话说的好,某些阵地,你要是自己不站上去,别人就会站上去替你发声。
为了保证大明朝廷能有一个面向全社会所有阶级的宣传途径,在朱靖垵的建议下,收复广州之后,大明便开始刊发报纸,取名为《大明日报》,以做宣传喉舌。
为此,还专门在礼部
好几年的时间下来,现在的《大明日报》早已经过去了刚开始的磨合期,开始办的有声有色了起来。
几乎整个大明治下,每个州府城市都设有报亭和据点。
销量也都还不错!
基本上每一期新发售的报纸都会脱销。
普通百姓对于朝廷动向可能不太关心,他们一般不会专门钱买报纸看。
但士绅,商人,以及那些有志科举的读书人,对于报纸却是相当的热情。
因为,他们确实也需要一个途径来了解天下大势和朝廷的政策动向。
而报纸上所登载的内容,肯定要比他们自己到处瞎打听所能打听到的消息靠谱的多了。
现如今,大明日报的销量也是越来越好。
尤其是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报纸一出,就会被抢购一空。
甚至有时候即便是加印一批,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可见其有多抢手!
酒楼里的士子们听到了外边的号外声,一个个的都是面露好奇之色。
靠近酒楼门口的一桌上的一名士子见此,开口招呼道。
“小孩儿,报纸给我来一份!”
那名报童闻言,露齿一笑,一路小跑着进了酒楼,将从自己背着的背篓中取出一份熨烫的十分整齐的报纸,递给了那名开口的士子。
“爷您拿好,呈惠十文!”
那名士子接过报纸,看了一眼报童身上打满补钉的衣服,以及那双漏着脚趾的破草鞋,眼神略微有些怜悯。
从怀中掏出了钱袋,拿出了一枚银毫,交给了报童,然后开口说道。
“拿去吧,多的算爷赏你的,不用找了!”
银毫是大明最近发新发行的货币单位,价值与一钱白银相当,一块银元可以兑换十枚银毫。
差不多价值百钱!
报童一下子得了九十枚铜钱的打赏,满脸喜色的说道。
“谢爷的赏,小的祝您金榜题名,早日登科!”
报童也是个机灵,知道自己在面对读书人时,该说些什么吉祥话。
只是几句恭维,便将那名读书人给哄的一脸的笑容。
挥手示意报童离去,读书人展开报纸翻阅了起来。
于此同时,他身边的几人纷纷开口说道。
“兄台劳驾,不知可否诵读一下报纸上的内容?”
这读书人闻言,也没有拒绝,只是微微颔首说道。
“自是可以的!”
语罢,他便读了起来。
“大明宣武三年,六月初九,皇太子朱靖垵带兵挺进至凤阳城下,凤阳之战爆发。”
“一日激战过后,我军斩获甚众,歼灭清军有生力量八万一千余,擒获清廷军机大臣丰升额,科尔沁部郡王世子桑济扎布,收土数百里……”
众人听闻此言,纷纷面露振奋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