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靠近五阳的3万人已经投降了,大概是17军的全部主力。”副官尴尬的向枯瘦的刘志安介绍着最新的战况。
与其说是战况,不如说是刘志安所部崩溃的过程:最北面的部队听到了五阳献城投降的消息,并且接到了秦国战败投降的命令,所以很自然的放下了武器,选择了投降。
这些士兵其实早就已经不想打了,他们早就已经厌烦了一场场的失败,更何况他们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状态。
几天的时间里,向北猛跑了上百公里,然后只有少量自己携带的粮食,弹药更是少的可怜。
让他们用这样的状态去正面硬攻唐国的军队,就和送死没有任何区别。所以他们在听到了消息之后,立即就选择了投降。
开玩笑,如果这个时候不投降,唐国的坦克装甲车开过来的时候,飞机开始投弹的时候,再举白旗还来得及吗?
难道要用自己的马克沁机枪,还有毛瑟步枪加上刺刀,去和唐国的主战坦克喷气式飞机对垒吗?
“17军差不多也就没了,后面跟着的
他的部队状态真的是糟糕到了极致,在接到了命令之后,他就疯狂的命令部队北上回援,可终究还是没有及时赶到。
这间接造成了他现在的窘迫状态:整个部队拉长在一百多公里的道路上,一字长蛇阵的造型,也没有半点儿战斗能力。
如果想打,至少要把后卫部队追上来,让中间的部队分散到两翼,再让五阳方向上的部队缩回来,形成一个“环形防御”,才能继续作战。
可问题是,为了急速支援五阳,刘志安的部队几乎没有携带多少弹药。之前的计划是在抵达了五阳之后领取补充弹药和物资药品以及粮食。结果他轻车简从杀到了半路,补给站五阳没了……
几天的弹药,几天的口粮,只有这些物资的刘志安所部,即便是龟缩到了一起,也坚持不了几天。
所以刘志安要么向南角城撤退,至少那里现在还没有被唐军接收,依旧在刘志安后卫部队的控制中。
要么他就只能北上五阳,从唐军的手里夺回秦国的都城,然后重振旗鼓稳住阵脚,继续代表秦国与唐国周旋下去。
问题是,挡在前面的唐军是两个集团军,斯特劳斯的
“我派人去联络
部队分散,联络又出了问题,实际上这场仗也不用打了。刘志安非常的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手下的部队投降的只会越来越多。
五阳已经被唐军占领,换句话说大义已经在唐国那一边了。秦国已经灭亡,秦皇已经投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士兵继续战斗,本身就是一种逆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