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能保留普军主力,只要等到俄国的援军,只要英国的英镑黄金和军援物资及时送达,法军的速胜希望就会破灭。
即便是在战场上遭遇到1连串的失败,他威廉3世也能够效仿腓特烈大帝那般,绝处逢生、遇难成祥。
从上帝的视角来看,克劳塞维茨中尉大胆提出的防御策略,应该是最稳妥,也是最明智的抉择。
1旦普鲁士当真这样去做了,安德鲁统帅和他的参谋长就不得不修改4个方面军的进攻计划,提前发动那1场“大洪水”方案。
尽管威廉3世的内心,非常倾向于这种保守的防御策略。然而性格怯懦的他,看到的却是在场的老元帅老将军异口同声的反对。
在这些高级军官们看来,如此保守的防御打法,根本就是懦弱无能表现,势必会丢尽腓特烈大帝的脸。
而普军主力在面对法军大举进攻时,1枪不放的退守奥德河以东,甚至做好放弃柏林的准备,更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的。
布伦瑞克军团的参谋长格罗尔曼将军甚至扬言,表示要亲自抽打拟定这个逃跑方案的克劳塞维茨中尉,至少20皮鞭。
见状,年轻的普鲁士国王立刻动摇了,他不敢当众表露自己的真实看法。
第2种军事方案,是布伦瑞克公爵的参谋长,格罗尔曼将军提出来的。就是将9万普军主力集中在图林根山脉以北的埃尔富尔1带,这当然不是为了打防御战,而是准备主动进攻。
普鲁士的进攻目标,将是维尔茨堡或是法兰克福,意在抢占战场上的主动权,打法军1个措手不及,继而控制美因河,彻底截断法军的补给线路。
在最理想的状况下,普军将从中分割驻扎于维尔茨堡与法兰克福的两地法军,最终各个击破,消灭法军的有生力量。
即便是进攻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普军也可借助这种主动进攻的方式,打乱法军的原有计划,从而起到拖延战事的效果,能够将普军主力从容的带回到图林根山脉以北,实施新的防御阻击战。
这套方案的特点,采取了主动进攻方式,需要两个普鲁士军团合2为1,降低了在未来野战中,被法军各个击破的风险。
这种主动进攻的方案,立刻获得了现场大部分将军与参谋的支持,只是遭遇到霍恩洛厄亲王与参谋长梅森巴赫将军的坚决反对。
那是普军的情报部门已获知,安德鲁直属的总预备军,其总兵力多达12万(有误判,将中普鲁士方面军与总预备军搞混),目前正部署于法兰克福、哈瑙与盖尔恩豪森1线。
因为法军内河舰队的存在,导致水量极大的美因河,成为了普军无法逾越的天堑,却是法军的天然要塞与稳定的补给线,还能迅速调配兵力。
此刻,普鲁士正面战场上,布伦瑞克军团和霍恩洛厄军团的总兵力,也不过93万人,如果再扣除部分的留守部队,估计参与进攻的普军部队,绝对不会超过8万。
8万普军对阵12万法军,会场的元帅将军们可不是头脑狂热的小军官,在经历了1794年的尼德兰与莱茵兰的失败之后,谁也不会拍着自己胸脯,告诉威廉3世说己方1定能够获胜。
不仅如此,1旦普军主动进攻法兰克福1带的法军,而迟迟不胜,中普鲁士方面军就会立刻回援,8万普军将陷入20万强大法军的包围中,其后果不堪设想。
也是这个考虑,作为普鲁士国王最高军事顾问的布伦瑞克公爵,在面对霍恩洛厄亲王与梅森巴赫将军的反对意见时,他竟然没有支持自己参谋长,格罗尔曼将军的主动进攻方案。
那是因为这位普军的实际总指挥官,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的老毛病又犯了,布伦瑞克公爵不想为此承担责任。就如同在1792年9月,他居然莫名其妙下达命令,让普奥联军从瓦尔密战场上撤走;
第3种方案,是霍恩洛厄亲王的参谋长,梅森巴赫提出来的“翼侧防御方案”。
他要求普军主力分散在图林根山脉两翼防御法军,只是在图林根山脉的中央留下少量部队。
等到法军进攻失败之后,普军就可以尾随出击,将法国人逐出法兰克福与维尔茨堡。即便是战局不利,普军无法继续稳固防守图林根山脉,也可以在身后的易北河实施层级防御。
为此,梅森巴赫很是得意的,那是他费尽心思的想到这种新奇花哨的专业名词,将其美化为“翼侧堡垒战略”。
然而,这位参谋长将军忘记了,在很多时候,军事计划需要的是越简洁越好,越方便执行越好。
事实上,支持梅森巴赫那所谓的“翼侧堡垒战略”的高级军官并不多,而且主要都集中在霍恩洛厄军团的参谋部。
1些暴脾气的指挥官很不客气的提出,这个所谓的“翼侧堡垒战略”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将并不占优势的普军兵力再度分散了,而左右两翼相隔100公里。
依照普军当下的行军速度,估计需要5到6天才会支援到位,很容易被行动更为快速的法军各个击破,甚至是遭遇到围歼。
在听到反对者的意见后,霍恩洛厄军团的参谋长梅森巴赫愤怒了,他立刻从座位上起身,也不顾国王在场,以及自己的仪态风度,大声的“舌战群雄”。
不久,霍恩洛厄亲王也决定亲自下场,他制止了其他人对自己参谋长的发难,并告诉保持沉默的威廉3世,说自己绝对支持梅森巴赫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