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七十三章 孩子的视角(1/2)

李夫人和鹿鸣在门口看了一会,自觉帮不上什么忙干脆去院子里坐着。

李夫人又问起鹿鸣梨花村的事情。

虽然已经听李月白经过一遍,但是以孩子的视角在听一遍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现在山上有野果,现摘了就吃可好吃了!”

“咱们村里现在很多种的茶树也是在山上找的,泡茶味道好浓,下午喝了晚上就睡不着了。”

“村西边,咱家田那边有很多栗子树,还有一颗柿子树呢!”

“秋天要去摘的话得早些去,去晚了就没了。”

“沿着咱家这条路,路过牛家的方向一路走,有一个小浅滩,那里可以捉一些小鱼小虾,其实我觉得山上小溪捉的更好吃,只是没那么好捉。”

“小浅滩那里夏天可多人了,天热了就去游泳。”

“我们不去,我们都是叫上牛家的哥哥们一起上山去,小溪里的水更凉快,人也不多,还能脱了鞋踩水玩儿。”

李月白说的多是邻里关系和家里根据时节变化的日常。

鹿鸣的口中几乎都是根据不同时节的孩童玩乐,李夫人听得入迷。

李太傅闲来无事,也端了凳子来听鹿鸣说,越听越想再这儿隐居,当真是个好地方。

孩童都过得这么快乐。

又看到何老爷子笑呵呵的提了两个灯笼过来,让杨家的小子挂到树上去。

难怪何先生愿意来梨花村,当初的何家也是如日中天。

年少负有盛名,何家落寞后,再也没有听到

他的消息,原来是带着外孙女到梨花村来了。

听说了与何家的事情已经,李太傅还挺唏嘘的。

当初他们可是同窗,虽关系不亲密,但也是互相尊重敬佩的,都是风云人物,还颇有些惺惺相惜。

现在看何老爷子,年少时就总是一张笑脸,做什么都是云淡风轻的样子,做的诗也是逍遥的风格。如今看起来,他还真过上了年少时所做的诗的日子。

“何老哥,来看看拿哪坛子酒。”

正指挥着杨五郎挂灯笼呢,又听到赵老爷子在叫自己。

何老爷子立马撇下了这儿的活,快步去看酒坛子。

“拿桃花酿!喝惯了京城的桃花酿,我都快忘了自家酿的是啥味儿了。”

杨五郎提着灯笼在树上挠挠头,“老爷子,我还没挂上去呢。”

何老爷子头也不回,“随便找个地方挂吧,反正也不指望这俩挂得高的灯笼照亮。”

“行吧。”

杨五郎找了个显眼的位置挂上,在树上看远处。

正是夕阳,天边一片火红,村子里炊烟袅袅,远处虽看不见房子,但是一股股的炊烟都看得挺。

杨五郎看的时候,正好隔壁牛家的院子爬上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少年,正提着灯笼站在他家院子的树边上。

院墙下有人递来一根长杆,他接过以后,把灯笼挂在长杆上,在用长杆把灯笼支到树上去挂好。

再往远处看,几颗大树上也挂起了灯笼。

“长福。”

从树上跳下来,杨五郎问路

过的赵长福。

“村子里有在树上挂灯笼的传统吗?”

赵长福抱着洗好的碗嘿嘿一笑,“没有啊。”

“算不上传统吧,反正我家是快天黑的时候,就会在树上挂个灯笼。”

“后来不知怎的,村里都这样学起来了。”

“这样也好,要是晚上去找人,看他家院子有没有挂灯笼就知道有没有人在家了。”

“要是起夜,也能当个照亮的。”

“瞧着也漂亮。”

杨五郎抬头看小灯笼,确实是漂亮,说是灯笼,倒不如说是花灯,是小兔的形状,还垂着流苏,瞧着很是精致。

“这是自家做的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本网 . www.bookbenz.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书本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