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裕之虽然发言慷慨激昂,但是所有的军政府高官和第三战场总指挥都知道,这是没什么大用处的,一旦等到物资彻底告急,第三战场还没有反推上岸,第三战场现在近40万的军队,将会被活活的困死在这里,唯一的破局就是从北方支援过来的甲种师团顺利击败储世新。
华国军队在倭国本土的推进并未因倭国的挣扎而停滞,储世新在得知渡边裕之抽调10听部队前来的消息后,冷静地分析着局势。
他和宋逸明白,虽然当前形势对华国是劣势,但是应有的部署也不能少,储世新紧急与宋逸等将领商议,决定主动出击,在倭国10万部队与北方甲种师团会合之前,打乱他们的部署,同时向北平方向求援,学诚的部队在路上,为了不和倭国发生冲突,他们只得选择较为安全的地方进行抢滩登陆。
储世新和宋逸派出了多支精锐的侦察部队,深入倭国境内,密切关注着敌军的动向,同时,他们在可能的行军路线上布置了更多的地雷和陷阱,还利用地形优势构建了临时的阻击阵地,布置了很多迫击炮,准备打一轮就跑,慢慢的磨灭倭国的有生力量。
倭国的第三战场的40万部队在艰难地支撑着,他们士气虽然因渡边裕之的通电稍有恢复,但物资匮乏的问题愈发严重。士兵们饥肠辘辘,弹药也在逐渐减少。
学诚的南方军区此时也是有惊无险的抢滩登陆成功,学诚更是一刻不敢耽误,率领着南方军区急行军前去和储世新会师,毕竟储世新现在过的太难了,在倭国境内搞东搞西,渡边裕之也是下定决心消灭这支部队,还没等到甲种师团支援到来,便组织了大量的空军和装甲部队对储世新穷追猛打,毕竟储世新部的大部分重型火力都部署在来海滩,防备倭国抢滩登陆。
储世新和学诚会师后,开始对倭军的残余部队进行围剿,他们采取了分进合击的战术,将倭军援军,除了倭国的装甲部队外,倭军都被压缩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但是面对倭国的装甲部队,在没有进一步得到华国本土的支援外,他们对付起来还是很吃力。
倭军将领绝望地看着四周逼近的华国军队,知道大势已去。他无奈地放下了武器,选择了投降,随着他的投降,储世新和学诚面对的仅仅只是倭国支援来的十万甲种师团和装甲部队而已。
张廷玉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大喜,毕竟他也怕储世新和宋逸折在倭国本土,他立刻下令,让西南军区和南方军区在十里洋场休整,同时加强对周边海域的巡逻,防止倭军第三战场部队的反扑。
而在东北边境,倭国虽然加强了防御,但他们的兵力和物资已经严重不足,王仁一直在关注着半岛局势,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王仁看准时机,向张廷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廷玉,我们现在可以适当地对倭国东北边境进行试探性进攻,进一步打乱他们的部署。”
张廷玉思考了片刻,点了点头,“可以,但要把握分寸,顺便缓解一下学诚和储世新在倭国本土的处境,想必倭国军政府此时已经知道了学诚已经登陆的消息,我会让指挥部和智囊团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半岛去执行。”
在张廷玉的命令下,半岛部队开始了对倭国防线的试探性进攻,王仁亲自到半岛指挥,他派出了小股精锐部队,从多个方向对倭国的边境防线进行袭扰,王仁更是把神龙小队带了过来,一起执行命令。
倭国的防线面对华国部队的突然进攻,顿时陷入了慌乱,他们匆忙组织防御,但是华国的打法很明显是换了最高指挥,华国军队打完就迅速撤离,让倭国守军疲于奔命,根本就是玩无赖,王仁的战法也取得了很大的优势,这更是让张廷玉感叹:人老精,马老滑,玩战术的人心眼子都脏。
华国的试探性进攻很快取得了成效,渡边裕之不得不打消了从第一防线继续抽调部队的想法,现在的渡边裕之只求增援南部的十万甲种师团,能遏制住华国在本土的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储世新和学诚在倭国本土所面临的压力,与此同时,渡边裕之也不得不考虑第三战场的回访问题了,毕竟第三战场的后勤已经运送不上去了。
渡边裕之在指挥部中来回踱步,焦虑地思考着应对之策。他深知第三战场的困境,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勤问题,那四十万大军将不战自溃,于是,他紧急调集了国内仅剩的一些运输船,冒险从其他相对安全的航线试图给第三战场运送物资,然而,华国海军早已在周边海域加强了巡逻,倭国的运输船队刚一出动就被华国的侦察部队发现了。
华国海军迅速出击,一场海战在大海上展开,华国的战舰利用先进的火炮系统,对倭国运输船队进行了猛烈的炮击,倭国船队虽然有几艘护卫舰护航,但在华国海军的强大火力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炮弹在倭国运输船上炸开,火光冲天,许多物资沉入海底。仅有少数几艘运输船在护卫舰的拼死掩护下狼狈逃窜。
此时的倭国第三战场部队已经成了孤军,进退不得,渡边裕之现在想要救援第三战场,就需要从第一防线抽调大部分的军队,但是此时的学诚和储世新汇合后,已经开始在密谋吞掉倭国第三战场的部队了,毕竟从渡边裕之几次冒险运送物资后,俩人都认为倭国第三战场的部队已经摇摇欲坠了,但是这需要海军的配合,俩人只得向着北平方面发电。
张廷玉和少帅最近也是春光满面,华国的部队在对倭国的战争中节节胜利,华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随着每一次的胜利都在加重,此时的华国可以说是军事强国了,没有列强再敢小看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