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太学与稷下学宫稍有不同,其职能有二:其一,是为了给百家营造一个相互交流,相互进步的平台;其二,是给百家提供一个传道的途径;其三,则是为了收录各种学说,以防出现失传的情况。”
“如今的太学,诚邀百家入秦。”
“以念端先生所在的医家来说,恰好是一个光大学说的好机会。”
念端静静的听着,脸上露出了犹豫的表情。
乔松适时的说道:“乔松与端木姑娘闲聊的时候,也听她提起过,培养一名医者的不易。以先生师徒二人之力,纵使日夜不停的救治,又能治疗多少伤患呢?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如入太学,以教导更多医者,如此方能救治更多的人。”
念端有些意动,但还是有些犹豫:“公子既然知晓培养一名医者的不易,那么也当知晓,当今之世,人人都知晓医者之重要,但愿学医之人,却少之又少。即使入太学,又能如何呢?”
“先生所虑者,乔松明白。不过,还请先生放心。我大秦将会主动培养医者。”
“主动培养?”念端很是诧异的看向了乔松。
乔松点了点头:“不瞒先生,大秦欲先在军中培养军医,以降低作战之时的伤亡。”
念端皱了皱眉,脸上的表情有些不怎么高兴。
乔松继续解释道:“先生,医者之重要你我都知道,但天下人知晓却不愿推广。唯有让天下人见到效果,才能诱使其主动学医。
军医一事,正是为了这一点。
以乔松推断,一旦我大秦的军医在目前的规模上翻上两番,确保每千人队有一到两名军医,五到十名学徒,那么便可以大幅度降低秦军伤亡。
如此,朝堂上的公卿看到成果,无需我等主动提出,便会要求增加医者数量。”
“以公子所设想,所需医者恐怕数量非常庞大。非十数年之功,恐难以完成。”
乔松摇了摇头:“因此,乔松还有第二策:分门别类!”
“何谓……分门别类?”
“军医所需,大多为刀枪剑戟,骨折等之类的外伤,因此只培育这个方面的医术便好。按照乔松推断,培养起来一到两年便可,至于学徒,更是简单,只需要包扎固定等即可。
以此类推,可将如今之医学详细划分,培养专门的人才。如此一来,可大幅度降低培养一名医者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如此一来,培育医者的时效将大大缩短。
这样,此种模式固定下来,可以加快推广医术的传播。”
说着,乔松将后世的一些医学上的分科方法向念端讲述了出来,听的念端脸上异彩连连,很是心动。就连一旁的端木蓉也瞪大了眼睛,上上下下打量着眼前这个小公子,很难想象,这么一个人居然会想出如此宏大而详细的构想。
如果按照这位小公子所说,医家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想一想这样的未来,念端便知道,自己坐不住了。
因此,念端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公子今日赠在下医书,是早有打算呐。”
乔松微微一笑,拱了拱手:“在下之粗浅计谋,让先生见笑了。”
念端并不生气,莞尔一笑:“既然如此,那么在下就叨扰公子了。”
“求之不得……”乔松微微低头。
至此,医家得以入咸阳。
“师傅,我们要去秦国吗?”端木蓉眨了眨眼睛,有些后知后觉的问自己的师傅。
念端揉了揉她的脑袋:“是啊,蓉儿想去看看吗?”
“师傅去哪儿,我就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