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天地未分,混沌一片,有灵猴孙悟空,天生神力,桀骜不驯。其师菩提祖师,隐居斜月三星洞,授悟空筋斗云、七十二变之术,望其能收心养性,遁入空门。然悟空野性难驯,终大闹天宫,令三界震动。
如来佛祖慈悲为怀,以五指山压悟空五百年,欲磨其棱角,消其锐气。时光荏苒,五百年期满,悟空得唐僧解救,共赴西天取经之路。然悟空心中怨气未消,与天庭、灵山之间,恩怨纠葛,愈演愈烈。
一日,悟空再返斜月三星洞,欲寻菩提祖师诉衷肠。祖师见悟空归来,叹曰:“汝性难改,终非池中之物。然今日,为师有一事相告,或可解汝心中之惑。”悟空闻言,急问其故。
祖师曰:“如来佛祖,虽慈悲为怀,然其佛法无边,亦有不可告人之秘。昔日,我二人共修大道,却因理念不合,反目成仇。我传汝神通,实乃望汝能超脱三界,不受佛法束缚。然如来恐汝成其大患,故设此取经之路,欲以佛法化汝。”
悟空闻之大怒,曰:“如来老儿,欺我至此!待我寻其问个明白!”言罢,便欲腾空而去。祖师急止之曰:“悟空,切莫冲动。如来佛法高深,非汝一人之力所能敌。且听我言,或可寻得一线生机。”
祖师遂授悟空一计,曰:“如来虽强,然亦有其弱点。其佛法根基,在于灵山之上。若汝能破其灵山,则如来必受重创。然此举凶险异常,须得谨慎行事。”悟空点头应允,辞别祖师,直奔灵山而去。
如来佛祖,端坐莲台之上,见悟空来势汹汹,心中已知其意。微笑曰:“悟空,汝又来搅扰灵山清净乎?”悟空怒目圆睁,曰:“如来老儿,你欺我、压我、骗我,今日我便要与你做个了断!”言罢,便挥棒向如来打去。
如来佛祖轻挥衣袖,便化出一道金光,将悟空之棒挡回。二人你来我往,斗得难解难分。灵山之上,风云变幻,日月无光。众佛菩萨见状,皆惊骇不已,纷纷上前助战。
然悟空得菩提祖师指点,神通广大,非等闲之辈所能敌。他身形如电,穿梭于众佛菩萨之间,所到之处,金光四射,佛光黯淡。众佛菩萨虽人数众多,却奈何悟空不得。
如来佛祖见状,心中暗惊。他知悟空已得菩提祖师真传,非同小可。遂运起毕生修为,化作一道金身,向悟空扑去。悟空亦不甘示弱,挥棒相迎。二人再次斗在一处,只见金光与佛光交织在一起,将灵山笼罩得严严实实。
斗至酣处,悟空突然身形一变,化作万千分身,将如来佛祖团团围住。如来佛祖大惊失色,急忙运起佛法神通,欲将悟空分身一一击溃。然悟空分身如影随形,层出不穷,令如来佛祖应接不暇。
正当二人斗得难分难解之际,菩提祖师突然现身灵山之巅。他手持拂尘,轻挥一下,便有一道清风拂面而来。清风所过之处,悟空分身尽皆消散无踪。如来佛祖见状,脸色大变。
菩提祖师缓步走下灵山之巅,来到悟空与如来佛祖面前。他沉声曰:“二位皆是修行之人,何苦斗得如此惨烈?今日之事,皆因执念而起。若能放下执念,则皆大欢喜。”
悟空闻言,心中一动。他望向菩提祖师那慈祥的面容,忽觉心中怒气渐消。再看向如来佛祖那疲惫不堪的模样,亦觉其亦有不易之处。遂收起金箍棒,躬身向菩提祖师与如来佛祖行礼曰:“弟子悟空知错了。愿听从祖师与佛祖教诲,放下执念,修行佛法。”
如来佛祖见状,亦收起金身,微笑曰:“悟空能迷途知返,善莫大焉。本座亦愿与你化解恩怨,共修大道。”菩提祖师点头赞许曰:“如此甚好。悟空既有此心,则三界有望和平共处矣。”
自此以后,悟空与如来佛祖握手言和,共修佛法。菩提祖师亦重返斜月三星洞闭关修行。三界之内再无纷争战乱之事发生。而悟空亦因其英勇事迹与改过自新之举成为三界之中人人敬仰的英雄人物。
岁月流转,悟空随唐僧西行之路虽艰,但心怀慈悲,渐悟佛法真谛。每遇妖魔,他不再一味以力相搏,而是尝试以智取胜,以理服人。沿途所经,百姓安居乐业,皆言悟空乃是真佛转世,救苦救难。
一日,师徒四人行至一处荒芜之地,忽闻哭声震天。悟空心念一动,化作一道金光,前去探看。但见一恶龙盘踞山间,口吐烈焰,烧毁民房,吞噬人畜。百姓逃难无门,哭声不绝。
悟空怒上心头,正欲挥棒除妖,忽觉心中一股清凉之气涌动。他想起菩提祖师与如来佛祖的教诲,遂按下心头怒火,化作人形,上前与恶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