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来临,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大地。此时此刻,宾客们已经陆续离去,只剩下少数来自村里前来帮忙的人们留在方家。
管事开始指挥着大家收拾场地,将桌椅板凳摆放整齐,并擦拭干净。妇女们则负责清洗和晾晒用过的碗筷,忙碌而有序地完成善后工作。
方圆姐妹跟随着方老娘一同整理宾客们送来的丰厚礼品。有些客人送上了钱财作为贺礼,这些都会由专人记录在专门的礼簿本子上,以便日后依据礼簿来回馈对方。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赠送了各种物品,如布匹、书籍、笔墨等等。每一样礼物都需要仔细理清,确保不会出现遗漏或错误。方老娘领着方圆等人逐一对照每个盒子,查看上面所写的送礼者姓名以及所赠物品的名称和数量。
方圆她们手持铅笔,认真地将这些信息记录在礼簿之上。因为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只要有人家送了礼,那么将来无论是这家遇到红白喜事还是其他重要场合,自己家都必须前往还礼,表示感激与尊重。
几人齐心协力,整理工作进展迅速。不一会儿功夫,所有的礼品都被整理得井井有条,清晰明了。
随着方家宴席的喧闹声逐渐消散,方家上下每个人都感到疲惫不堪。忙碌一整天后,大家纷纷回到各自房间休息,希望能够恢复体力和精神。
尽管村里有人前来帮忙,但招待这么多宾客仍然让人费心费力。方圆也不例外,他感到有些疲倦。今天他动了不少脑筋,虽然仅仅是负责整理和抄录,但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根据他的估算,今天来到方家的人数可能多达三四百人之多。毕竟他们所处之地较为偏远,很少有人能够考中举人。而此次竟然一下子出了两个举人,而且两家还是亲戚关系,这样的稀罕事自然引起了各方关注。许多周围地区的官员、地主们都特意赶来送礼道贺,表示对这两位新晋举人的尊重与支持。
除此之外,其余人皆是因经营干货买卖而结识的好友,彼此之间常有生意往来,所赠礼品甚多,光是记录礼物清单的簿子便足足有四份之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日子就这般一天天过去了。方学已然前往县城办妥了身为举人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如今的他正留在家中休养整顿,四处拜访亲友并寻师问道。与此同时,他亦开始思索起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回首往昔,他深知自己多年来付出的辛勤努力,内心了然,虽然科举考试乃是传统意义上的仕途晋身之道,但于他而言却并非良选,且其本身亦无踏入官场之志。
鉴于上述缘由,方学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一个决定——不再参加后续的科举考试。毕竟此次能够中试举人,已是历经六次尝试方才得偿所愿,况且名次亦非十分理想。
考进士?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方学心里很清楚,以他的实力想要再次金榜题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继续参加科举考试这条路。
虽说举人也有机会为官,但大多只能在县衙里担任主簿之类的小官职。况且,要想进入县衙也并非易事。思来想去,方学最终决定前往县学担任一名教导员,以教书育人为生计。
直到有一天晚饭后,全家老小齐聚一堂之时,方学才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一五一十地道出。方老娘与方老爹听闻儿子确实已无心科举之事,便也未再多言。其实他们原本对此也并无太多期待,毕竟此次能够中举已然算是承蒙祖先庇佑了。
在方老娘看来,家中能出一个官员实属奢望。当年送方学、方雄两兄弟念书,无非是希望他俩识些字,将来好在镇里或县城寻得一份差事,不必如她和老伴儿一般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仅靠着那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罢了。
因此,对于方学所做出的决定,他们并不会过多地去干涉。毕竟如今的方学已为人父,膝下更有多个子女需要抚养照顾,自然也是能够自主决策、独当一面之人了。
尽管目前尚未正式宣布分家,但实际上大家早已心照不宣,并在私下里与他那两位兄弟达成共识。如此一来,既避免了明面上的冲突与矛盾,又能维持家庭表面的和谐安宁。而这一切,皆源于对彼此的尊重以及多年来培养出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