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着火把前进的宿戎军将士,顺着挖掘开的地道,一个个都躬着身子前进。
因为这边是山地,这个年代的地道,想要做好承重,可没有后世那么的容易。
为了确保万一,这条地道十分的狭窄,最多两人并排前进,而且每隔五十步便有一处承重的柱子。
因此,刚刚完成补充的宿戎军,前进的速度,并不快。
“将军,攻城器械已到,我们为何不向主公请战,作为全军先锋,拿下绵竹关。而是走这条地道,去攻什么雒城?”
“那益州军诸将,尤其是张任、刘璝他们的首级,岂不是白白让给了其他人。”
洪进的心里,还是想要报仇的,毕竟他哥哥洪明,是在绵竹关的城楼上,被益州军射杀的。
他想在绵竹关上,亲手为自己的哥哥报仇。
魏延瞟了一眼这个盗匪出身的将领,说道:“绵竹关易守难攻,在墨家的攻城器械到了后,借助那些器械,我军当然可以一举攻下绵竹关。”
“但也仅仅只能是攻克绵竹关,益州军主力,包括那些益州军将领,都会顺势后撤,退守雒城。”
“但若是这时候,我们已经拿下了雒城,就是断了他们的退路。而且,大败之后的益州军,慌乱后撤之时,正是我们趁机斩杀敌军大将的机会。”
果然,魏延的逻辑,永远都是要做就做一票大的。
这次突袭成功后,他不但是为大军开了路,更是把益州军主力逼入了绝境,所谓的斩杀敌军大将的功劳,都不过是添头罢了。
历史上的魏延,也喜欢用奇兵,走险招的人。
最着名的便是那从来没有执行的“子午谷奇谋”,准备走小道突袭长安,也不管沿路曹魏可能的设伏,但被诸葛亮压下了。
另外,在演义的故事里面,庞统的落凤坡进军,带着的武将,也是他魏延。
在这个时空线里,魏延也是一样,投效士颂被重用后,总觉得自己的功绩不够分量,在荆州被曹军侵扰之时,他甚至率领一支孤军突袭,穿过入了兖州,进入颍川,直逼许昌。
他魏延的名声,也因此是天下皆知。
而这一次,若是能成功帮助大军剿灭益州军主力,辅助士颂一战而定益州,他魏延,也绝对能成为当世排得上号的名将。
别的不说,在荆州军的体系内,他也希望能得到一个重号将军的位置。
现在的荆州军中,士颂仅给了黄忠和徐晃二人重号将军的名号。
黄忠也就罢了,很多人想不明白,士颂为何会让徐晃成为文定将军,统领新组建的文定军八万多人。
但是魏延的心里,很清楚为什么。
士颂手下,猛将如云,但士颂似乎一直在期待着能统领大军的将领,而不是一些悍勇之将。
而有潜力的成为统帅数万大军将领的人,士颂手下,算来算去,不过是太史慈,魏延自己,再勉强加上臧洪和文聘几人。
其余的人里,甘宁是斗将偏武,邓方似乎却又是武艺不济。其余潘璋、裴潜、霍峻等人也各有各的短处。
“主公心中想要的,是韩信啊。”
不得不说,魏延把士颂看透了,这也是贾诩当时问士颂的话,你的韩信何在?
从清远起兵到现在,士颂基本是都是自己在充当这个角色,但关键问题是,随着实力的发展壮大,自己麾下,必须要有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而且还必须得是他士颂信得过的人。
魏延认为,自己,是符合条件的。
而这次的奇袭,便是自己给士颂,也是给荆州,给天下人的证明。
和魏延的踌躇满志,洪进的报仇心切不同。
同行的文官,也就是向导张肃,内心的想法,是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自己的那个侏儒一般的弟弟,生得又矮又丑,还死活不愿意投降士颂,差点拉上全家一起跟着完蛋。
好在自己在关键时候,劝住了自己那个不开眼的弟弟,和一起投效了士颂。
但后面的情况,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
本以为士颂会各种打压自家,张肃已经做好了舍弃一部分家族利益的打算,准备在士颂平定益州之后,老老实实当的小官,过自己的太平日子。
却没想到士颂对于他那个兄弟张松,颇为看重。
如何安定益州,多是听取自家兄弟的建议,似乎在士颂眼中,张松俨然是川中首席谋士。
为了避免张松面对故主刘璋尴尬,更是允许了张松的主动请缨,把张松派去了阳平关,帮助霍峻守护自己的背后。
士颂对张松,是信任有加。
张肃的心里,很不爽,非常非常的不爽。
从前在刘璋手下也就罢了,那刘璋不过是他们益州世家摆在台面的傀儡罢了,不过是庸碌之人。
刘璋那样的人,愿意用张松,他是无所谓。
但现在这士颂,天下闻名,而且虽然眼下进军不顺,但攻城器械,军粮辎重,都是他张肃亲自押送的,就他看来,以士颂的军力,拿下益州,只是时间问题。
到时候,士颂便是占据荆,交,益三大州的大诸侯,未来会如何发展,他可看不准。
但不论如何,若是能在士颂手下立下战功,对自己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而且不为别的,就为自己争口气,不输给那个自己从小就看不起的弟弟张松,就好。
让张家的人知道,让母亲看到,自己才是张家的顶梁柱,自己才是张家可以依靠的人。
只是各怀心思,动力不同的三人,谁都没有想到,这次以为万无一失的突袭,前面等着他们的,不是他们的非凡功勋,而是风萧萧兮的悲歌。
命运中,好巧不巧,有些事情,似乎还真就是冥冥之中注定好了,必定会发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