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6章 再次提及的军制(1/2)

第206章再次提及的军制

“朕想了一个名称,叫提督,诸卿以为如何”

赵昉还真的认真想过这问题,可最后还是觉的提督更好一些,以后还可以推广到全国。

提督官职起始于明代,清朝完善并普及,最早有这词的是南宋时期,但不是官职,而是指向,说的是提调监督的意思。

明朝就是用这意思来使用的,比如明中晚期的提督京营戎政,作用并不是统帅军队,而是提调监督,一般是太监担任。

赵昉自然不会用这意思来任官,他要的是满清那种提督,全名是提督军务总兵官。

当然他不可能按照满清的品级来用,满清配置的是从一品武官,可大宋从一品是最高的实职官员。

同平章中书门下和枢密使才从一品,提督怎么算都不能用,更何况五军都督府三大主官中的都督签事是正三品,跟六大舰队指挥使平级。

海外驻军的提督,不可能超过舰队指挥使,最多是从三品,甚至更低才能服众。

不料当他把这意思一解释完,折继祖眼放光芒,第一个跳出来道:“臣附议皇上之议,提督军务总兵官这名称好,还可以普及到全军之中。”

不愧是从小跟随赵昉的人,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不等众人质疑,他就紧接着解释说:“诸位同僚想想,我军现在武官位阶的名称是否不足军制改制后,百户、千户、指挥使、都指挥使,可统兵大将呢”

众人一听止住质疑的脚步,认真思考起来,的确武官上层好像差了点什么,不想原来的都总管、统制等完善。

可当初改变这些,是因为禁军,厢军、番军名称太繁杂,再变回去显然是不对的。

只能在在现有的制度中增加官位官名,而且还要配套现在这系统的,都督府就是这样产生的。

都指挥使这名称虽然是原本大宋武官最高职位,但这只是一军之首脑名称,可放在坐镇一方是显然不合适。

将领坐镇一方,不会只有自己所领的一厢军队,应该是抽调多支军队组成一支大军,这样才能互相制约,严防统帅别有心思。

这不是大宋独有的,就算是汉唐也同样要制约,因此都指挥使只能用在武官官位,不能用于外任坐镇。

古代跟后世不同,后世武将很难割据,是因为交通和通讯太发达了,中央可以快速反应,围剿叛军。

可古代要是地方割据,封锁交通后恐怕大半年了朝廷才会知道,到那时黄菜都凉了,这才是古代皇帝为什么要死命制约武将的原因所在。

“汉臣觉的如何”

枢密副使陈旭低声问狄青,狄青想了想点点头道:“我觉的可行,升之认为呢”

陈旭点点头,两人互看一眼后陈旭先出列道:“臣也附议!”

陈旭不同于狄青,虽然在枢密院但他是文臣,他这一说话,御史们就慎重很多,要反对就要多考虑一下理由了。

韩琦看看大家后,看向政事堂四位大臣,目光中是询问的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本网 . www.bookbenz.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书本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