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8章 简章遍撒晋之疆,生员勇涉万重冈(1/2)

而在偏远的寻阳郡,寒门学子萧牧之,家中贫寒,以耕种为生,自幼便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无奈身处穷乡僻壤,书籍稀缺如同珍宝,求师问学更是难如登天,教育资源的匮乏仿若一座大山,重重压在他追求学问的道路上。

一日劳作归来,衣衫破旧,满面尘土,村里的教书先生见他辛苦,便递给他一张招生简章,告知是从行商处辗转得来。萧牧之匆忙洗净双手,接过简章,眼中满是震撼与渴望。如今看到清河学院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还特别为寒门学子开辟了以工代读、勤工俭学之路,欣喜若狂。

简章上清晰写明,没钱缴纳学费、伙食费的学子,可在学校工坊或村里相关厂里劳作,换取学习与生活所需,而且入学手续简便,只需本人前往学院即可,无需推荐信之类的门槛,更让他激动不已的是,那万卷书籍免费借阅的承诺,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他看到了知识殿堂的无限可能。

再瞧那开设的科目,从传统的经史子集,到新奇实用的算学、格物之学等,一应俱全。算学里详细列举的实际商贸案例,他深知这些知识对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还有那格物之学,配图精细,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人一目了然。

此外,像关乎人体奥秘的医学、探究天地万象的地理、剖析物质变化的化学等学科,更是让萧牧之心驰神往。“若能学得这些,日后必可为家乡谋福祉,助百姓脱离苦海。”萧牧之紧握着简章,暗暗下定决心,哪怕路途艰辛,也要尽快奔赴建康,去学院办理入学。

同一时刻,在武陵郡的深山之中,寒门学子习文杰同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他每日伴着晨曦上山砍柴,再挑到集市售卖,换取些许口粮。虽出身贫寒,却生得一副聪慧头脑,常于劳作间隙,对着山间草木、溪流水声思索天地之理。

偶然间,一位游方道士路过,见他好学,便送给他一本残旧的典籍,自此,习文杰对知识的渴望愈发炽热。

得知清河学院的招生消息后,习文杰望着手中的招生简章,眼中闪烁着光芒。那四层水泥教学楼、万卷藏书的图书馆,以及诸多实用学科,无一不让他心潮澎湃。

想到能通过以工代读进入学院,免费借阅书籍,学习能改变命运、造福百姓的知识,他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启程前往建康。“这或许是我此生唯一的翻身机会,定要牢牢抓住。”习文杰喃喃自语道。

还有豫章郡的寒门学子杜若鸿,父母早亡,孤身一人,靠着邻里的接济和自己在河边捕鱼勉强维持生计。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一有闲暇,便去村里私塾窗外偷听先生讲学,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悟性,竟也自学了不少经史子集。

当他拿到清河学院的招生简章时,激动得双手颤抖。看到学院对寒门学子的扶持政策,尤其是那免费借阅万卷书籍的优待,杜若鸿仿佛看到了黑暗中的曙光。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唯有知识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命运。“我定要进入清河学院,学得满腹经纶,将来回报乡亲们的恩情。”杜若鸿紧握着简章,眼中满是坚毅。

太原王氏家族内,年轻一辈们齐聚一堂,传阅着清河学院的招生简章。王敦之侄王逸飞,作为家族中的翘楚,风姿绰约,才华出众,不仅书法冠绝当世,更心系家国天下。

当下东晋官学因时局动荡,时间,师资离散,教学难以为继,且多拘泥于旧学,于应对乱世之策、民生疾苦之解涉及甚少。看到清河学院中融入诸多时政分析、民生治理的课程,王逸飞意识到这是一个提升家族影响力、为朝堂输送栋梁之才的绝佳契机。

而且,学院开设科目繁多,既有传承华夏文脉的语文,又有培养缜密思维的数学,还有探索自然规律的物理,以及刚刚提及的诸多实用学科,能全方位锤炼子弟的才能。更令他欣喜的是,学院招生不某繁琐流程,学子亲至办理入学,简洁高效,并且那万卷书籍免费借阅的福利,无疑为子弟们的学业提供了强大助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本网 . www.bookbenz.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书本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