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引领工师璃镜创,惹得众人皆赞仰
一日清晨,刘正轩召集众人齐聚钢铁厂。“诸位,如今枪支虽已初见雏形,但我们切不可满足于此。枪支的稳定性与耐用性仍需大幅提升,我思索良久,觉得可以从枪管的锻造工艺入手。”刘正轩神色凝重地说道。
刘为浩摸着下巴,若有所思:“侯爷所言极是,这枪管可是关键,既要耐高温,又要抗磨损,咱之前的工艺怕是难以长久支撑高强度使用。”
杨云清师徒也点头赞同,吴海阳建言:“师傅,咱们之前研究火药时,对一些金属在高温下的特性略有了解,或许可以借鉴,调整锻造枪管时的火候与添加物,说不定能增强枪管的性能。”
众人一番商议后,立刻着手试验。钢铁厂里炉火熊熊,铁匠们按照新的方案,小心翼翼地操控着火候,将特殊调配的金属原料投入熔炉。刘正轩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观察着,不时给出指导意见。
经过数轮艰苦尝试,终于有了突破。新锻造出的枪管在耐高温测试中表现优异,连续射击多发子弹后,枪管也未见明显磨损。刘正轩大喜过望:“好!有了这等精良枪管,咱们的后装枪如虎添翼。
后装枪和子弹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刘正轩终于能够将全部的心思倾注于玻璃厂。他深知,玻璃制品具备广阔的前景,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还能够为村里带来丰厚的收益。
这天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照亮厂房,刘正轩便踏入了玻璃厂。工人们见他到来,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行礼:“侯爷早!”刘正轩微笑着点头,示意大家继续忙活,自己则径直走向熔炉区。
“大伙听好了,熔制玻璃乃是关键工序,温度务必要精准把控在一千五百摄氏度上下,稍有偏差,玻璃要么析晶,要么成型不佳。”刘正轩大声说道,同时眼睛紧紧盯着温度计,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再无其他事物。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挠了挠头,有些担忧地问道:“侯爷,这温度可不好拿捏啊,咱们这土法子测温,误差难免,这可如何是好?”
刘正轩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道:“我之前在一本书上见过一种利用金属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测温计,咱们虽一时半会儿造不出那么精巧的物件,但可以依样画葫芦,做个简易版的。我来画个草图,你们找些铜片、铁片试试。”说罢,刘正轩捡起一块木炭,就在地上迅速勾勒起来。
没过多久,简易测温计有了雏形,工人们依着刘正轩的指导,小心翼翼地操作,温度控制果然比之前精准了许多。玻璃液在熔炉中翻滚,逐渐变得晶莹剔透,宛如流动的水晶。
接着,到了成型环节,刘正轩亲自上手示范如何吹制玻璃瓶子。他拿起一根吹管,蘸取适量的玻璃液,轻轻吹气,玻璃液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缓缓膨胀、变形,不一会儿,一个圆润光滑的玻璃瓶初现雏形。
“大伙瞧仔细了,吹气的时候力度要均匀,旋转吹管的速度也要适中,这样才能吹出形状规整、壁厚均匀的瓶子。”刘正轩边操作边讲解,工人们围在四周,眼睛一眨不眨地认真学习。
有个年轻工人急于求成,吹制时用力过猛,瓶子瞬间炸裂,玻璃碎片散落一地。他满脸懊恼,低着头不敢吭声。刘正轩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灰心,刚开始都这样,熟能生巧,多练几次就好了。”说着,又拿起一根吹管,耐心地给他示范起来。
在刘正轩的悉心指导下,工人们逐渐掌握了技巧,一个个精美的玻璃瓶摆满了工作台。这些瓶子不仅晶莹剔透,而且形状各异,有的细长优雅,适合盛装高档美酒;有的矮胖敦实,容量较大,可用于储存普通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