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8章 明朝内核(1/2)

第248章明朝内核

“怎么回事?”孔子一头问号。

“来,孔夫子,你也知道华夏文字的演变,自己看吧。”

李丽质和朱媺娖也看了一眼:“这?他拿卖身契当传家宝?”

见惯了大场面的李丽质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孤陋寡闻了。

“我家的传家宝是兰亭集序,传国玉玺,他们的传家宝是卖身契。”

朱媺娖也开口了:“我家的传家宝是永乐大典。”

“所以啊,他们的国宝,他们自己看不懂,结果你看就懂,不讨厌你讨厌谁啊。”

朱媺娖挠了挠头:“好像还真是这样。”

“这样个锤子啊!”李丽质不乐意了:“谁给他们的胆子讨厌天朝上国的?”

“其实无所谓了。”张彦看的开:“后世有一句话,汉唐明从来不是让外族喜欢的,而是让外族恐惧的。”

。。。。。孔子语塞:“张公子,这就是抡语的真正含义吗?”

张彦点头:“没错,夫子,准备的怎么样了?”

“快了。”孔子不允许自己出错,所以必须吃透。

“行吧,总之,夫子,华夏最开始就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而是一种文明。”

“老夫明白了,再说了,老夫也没用民族区分华夏和蛮夷啊。”

(华夷之辨,或者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是古代中国用于区分华夏与蛮夷的观念。其核心在于以礼仪、文化而非种族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

(不同时期的华夷之辨也有不同的理解。)

(先秦时期,华夷之辨的主要标准是华夏礼仪的有无。合于华夏礼俗者被视为华夏,不合者则被视为蛮夷。)

(汉晋以后,华夷之辨的主要标准逐渐转向血缘远近。血缘关系成为区分华夏与蛮夷的重要依据。)

(同时,地缘关系也是华夷之辨的一个重要标准,尤其是华夏面临严峻威胁时,地缘标准往往占据主流。)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这不重要,总之还是那四个字,政治需要。”

朱媺娖撇了撇嘴:“又是政治,欺负我和丽质不懂政治。”

李丽质很认同的点头:“张彦,商量个事啊,别提政治两个字了,头疼,你也别提只说历史不谈政治就是耍流氓,如果真是这样,我宁可耍流氓。”

“丽质啊,你真的变了。”以前的李丽质绝对不是这样的。

孔子扶额:“长乐公主,你就是欠打,唐太宗怎么没把你打死啊。”

孔子很庆幸,李丽质就听到他的一节课就跑了,如果像李承乾和朱瞻基那样拜师了,孔子一定会被气死。

张彦坏笑:“夫子,教一个也是教,带两个也是带,丽质,拜个师。”

“老夫拒绝。”孔子不想被气死。

李丽质坏笑:“夫子,你说过,有教无类的。”

孔子呵呵一笑:“有教无类是吧,行啊,先说好,老夫教你做人的时候不会管你是谁。”

张彦愣住了:“不是,这就抡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本网 . www.bookbenz.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书本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