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便到了嘉靖二十年,十二月中。
虽然已经是十二月,但今年的大明却只是干冷,而未下一场雪。这样的异常气候,让朝上朝下的大明人都坐如针毡。
俗语说得好,瑞雪兆丰年,于百姓而言,今冬一场雪都没下,来年的收成已经几乎可以断定,必然不好。
于官员而言,没有好的收成,就意味着国税难收,必然影响未来一年的国库收支。一旦国情有变,无论是天灾还是兵祸,都会让大明措手不及。
这其中,最烦心的人,就数嘉靖皇帝朱厚熜了。十月无雪,再等等。十一月无雪,坐立不安。十二月无雪...
当月,连续三封罪己诏接连下达。
可是即便如此,老天却一点面子也不给,雪,仍然不下。
如今已经是年根儿底下,为了彰显自己是诗书传家,前门东街的严府挂上了崭新的灯笼,大红灯笼上题字“福祉”“庆安”“顺和”等等,皆是当今礼部尚书严嵩亲手所写。
严嵩的字好,好到了什么程度呢?礼部公,只要是呈给朱厚熜的,必须严嵩亲自誊写。换言之,整个礼部,唯有严嵩的字最让朱厚熜青睐。
前门东街乃是朝廷一品大员的聚居区,来往的官员家眷纷纷撩开马车车帘,观瞧严府的热闹景象。
与这马车交相而过,是长长一队编着号码的青帷小轿,按照顺序,进了严府的大门。
赵华翻身下马,自有严府的奴仆来牵走马,严府管家走上前来,笑着拱手相迎:“赵大人。”
赵华和善的笑了笑,道:“通报东楼一声,就说山西道来的二十秀女到了。”
管家垂头称是,转身去禀报。
过了不一会儿,严世藩一边整理着衣裳,一边迎出门来。
严世藩清风淡雅的泯然一笑,缓缓的拱手行礼,热络的道:“大哥来啦。”
赵华拱手回礼,问道:“干爹身子如何?”
“父亲身体尚好,劳兄长牵挂了。”
赵华回首对身边的仆人道:“东西拿来。”
“是。”仆人又是一挥手,四名仆人两手捧着厚礼,交给了严府下人。
自赵华拜了严嵩为干父,每每来严府,必然送上大礼,给严嵩,给欧阳氏,给严世藩,甚至是严世藩二十几位小妾也不落下。就此,这位干少爷,在严府的人缘可是大大的好。
严世藩又整了整腰带,笑道:“大哥太客气了。”
赵华揶揄道:“哪位夫人,将东楼伺候的如此意气风华啊?”
严世藩也不脸红,朗然回道:“十九,不知怎地改了一口吴侬软语,一呼一唤,妙得很。”
赵华低声笑了笑,道:“你可知今年有个进士,现下在行人司,掌管朝觐聘问名叫鄢懋卿?”
“啊。”严世藩似乎听谁提起过,但又不太熟悉,回道:“似曾耳闻。”
赵华回道:“听没听过倒是无谓,只是鄢懋卿却是个同道中人。方才听东楼提起十九夫人近来改了吴侬软语,便想起他与为兄提起过,他房中的一个小夫人,学了一口宫廷腔,哈哈,也是极妙啊。”
严世藩转眸一想,这倒是个新玩法。他笑道:“改日见他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