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已经年过半百,不再年轻,精神和体力都日渐衰竭,尤其是在大朝会的日子里,天色未明即起,然后在万象神宫里和群臣斗智斗勇,太疲乏了!
可她是个不服输的人,即便是在万象神宫中扯皮了大半日,浑身难受,里外不得劲,可她还是来到武成殿中,批阅来自各地的奏章。
天下何其大?东南西北,数百州府,每一州发生一件事,汇总起来就是数百件事,一股脑地堆在女帝的案头,还让不让老人家活呀?
一般情况下,上官婉儿将所有的奏章先理一遍,将其分为几个等级,一般的鸡毛蒜皮歌功颂德的奏章,上官大才女或蹙眉、或恶心,直接提笔写一个大大的“准”字,然后,扔到一旁,再也不想看了。
对于那些言之有物但却不会造成民不聊生丧权辱国的奏章,上官婉儿会仔细阅读奏章原和宰相的意见,然后根据女帝往日处理的习惯,将其分门别类择其要点进行摘录,重新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在每一条后面备注上官员的名字,以供女帝定夺。
而真正需要女帝御批的奏章并不多,除了涉及军国大事和皇朝兴亡的,也就是那些密奏了。
女帝御极天下,耳目众多,遍布天下各地,对这些密奏,政事堂宰相不敢拆封,上官婉儿也不敢过目,必须原汁原味完好无损地呈送到女帝面前,由她亲自拆封御览。
上官婉儿见女帝问起,将汇总摘录好的各地奏章精选递给了女帝,其上列着一条条要事,并附着官员的职衔和名字,以及宰相的批和上官婉儿的建议。
女帝认真翻阅,时而沉吟,时而点头,末了对上官婉儿说道:“很好,宰相们勤勤恳恳,都是老成谋国之言,你的建议也很中肯,就按照你们的意见批复吧!”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修长的眉毛蹙起,奇道:“海东各地怎么就没有一封奏章呢?”
海东先是有倭人侵袭,继而又有李唐余孽李集作乱,府军损失惨重,登州水师更是全军覆没,她乾纲独断,点将赵无敌出动神武军出征,剿灭倭奴,平定反贼,并留下内侍黄三坐镇扬州,可接下来有好些日子了,为何音信全无,没有赵无敌的任何消息?
这些年来,那孩子虽然有时候过于冲动,可大体上还是中规中矩的,对朕也是颇为孝顺,譬如这清茶,还有那些明珠香料,很合朕的胃口。
而据卫长的密奏,出兵剿灭倭奴也是他的愿望,都提前屯兵于安县与海陵交界的地方,如今朕让他伐倭,正是遂了他的心愿,可为什么就没有尺书送来呢?
莫非和太平那丫头有关?
女帝在神都有大批的爪牙,监视着满朝武和勋贵贵戚的一举一动,就连她最疼爱的闺女也不例外。
她知道太平派了公主府的侍卫长去了扬州,那人还是常山赵氏子弟,对此,若换在往日,女帝并不在意。
因为她这个傻闺女一直以为小扬州是她和赵无敌所生,又因赵无敌一直没有子嗣,索性以赵家功臣自居,时不时地就让人敲诈一番,可如今却是敏感时期,女帝不得不慎重了!